专家观点

陈学东: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

来源 : 半岛平台 发布时间 : 作者 :国机集团 阅读次数 : [ ]

  在2023年3月30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工业信息化论坛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学东指出,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,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

  一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,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

  1.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、智能化升级。实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,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。

  2.加快产品和装备的数字化。加快发展智能农机装备、智能医疗装备、智能制造装备、智能交通装备、智能能源装备、智能工程装备等创新产品。

  3.加快工业互联网、5G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,激活数据价值。

  二、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,推进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、国防现代化协同发展

  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,完善城镇化工业布局,提高农业数字化、智能化水平,推进国防装备机械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发展。

  1.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。推动智能科技与城镇化的结合,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。

  2.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。研发智慧农业、智能农机的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,实现无人化种、采、收,加快农机装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。

  3.支持国防现代化发展。推动国防装备机械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融合发展。

  三、聚焦重点领域,打造特色产业集群,加快智能制造进园区,提升智能化水平

  围绕人工智能、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领域高端装备,打造以整机生产为中心、上下游紧密协同、基础件完整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,要支持产业特色鲜明、转型需求迫切、基础条件好的区域建设人工智能、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领域产业集群。

  1.统筹国家创新资源,围绕产业链、布局创新链,融合资金人才链,加强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和布局

  2.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,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。高校不仅要在科学探索中有所贡献,还要结合企业需求做应用技术创新。

  3.推动转制院所回归公益,聚焦底层技术,成为原创技术“策源地”。

  4.鼓励龙头企业成为产业链链长,联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。

  四、统筹新型工业化战略科技力量

  立足重大产业布局,统筹全国创新资源,优化国家实验室、全国重点实验室、制造业创新中心、产业创新中心、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中心布局,按照基础研究、共性技术研究、应用技术研究开展协同研发,建立长期稳定的协同创新体系。围绕关键工艺、工业母机、数字孪生等重点领域,建设新型制造业创新载体。打造产业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、高水平工程类创新平台,向广大中小企业辐射,促进成果产出与应用。

  依托于大企业、大集团协调协同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、产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。

  1.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。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组建,开展共性技术、工程化技术研发,聚焦通用性高端产品、关键零部件与元器件、新材料、先进制造工艺方向。

  2.国家产业创新中心。开展产业化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,研究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,支持高成长型科技企业投资孵化。

  3.国家技术创新中心。突破我国产业发展急需的基础技术、颠覆性成果和创新技术研究,催生技术创新引领的新产业涌现。

  五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优化制造领域国家创新平台体系布局

  遵循“四个面向”,围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优化布局制造领域国家创新平台体系,如设立制造业基础、共性技术、工业母机技术、重大装备技术四个领域的创新平台,增强制造业原始创新、前沿技术突破和产业基础能力。

  六、培养优秀企业家与战略科技人才、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

  优秀企业家与战略科技人才要有爱国情怀、全球战略眼光、市场开拓精神、管理创新能力;卓越工程师要敬业奉献、有技术创新能力、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。

  最后,陈学东院士表示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的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,要坚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、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,以“鼎新”带动“革故”,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、网络化协同、智能化变革,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。

  第十届中国工业信息化论坛由中国信息化协会主办,论坛以加快两化深度融合,助推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,构建企业数字时代核心竞争能力为活动主线,会议汇聚“政企产学研用”各方力量,有关部委领导、两院院士、权威专家、国央企代表围绕“十四五”有关政策、新一代数字技术基础设施、大数据平台建设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分享。论坛在北京召开。

版权声明|RSS订阅|联系我们

半岛平台

半岛平台版权所有©2022     电话:010-63266678     传真:010-63266607

网址:http://www.amotherseeking.com     电子信箱:office@prim.com.cn

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京ICP备14014118号-1